光伏发电数据公布 2013年并网装机1942万千瓦

而国内光伏政策已经明朗,需求有望逐步加强。

全球前十家多晶硅企业中有8家年产能达到或超过2万吨规模,2019年前十企业总产能达到55.2万吨,较2018年的44.7万吨增长23.5%,占全球总产能的81.8%。(一)全球多晶硅产业发展情况2019年全球多晶硅有效产能为67.5万吨,同比增长7.5%;全球多晶硅产量50.8万吨,同比增长13.9%。

光伏发电数据公布 2013年并网装机1942万千瓦

(二)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情况2019年,我国多晶硅生产保持增长势头,有效产能达46.6万吨,产量达34.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7.3%,同比提升了9.2个百分点。2019年下半年,随着具有能源价格优势的新疆地区新建多晶硅产能逐步投产和达产,以及多晶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产能偏小或电价偏高的厂家或地区多晶硅企业先后减产或停产,加剧了企业分化趋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展望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光伏应用市场增速会有较大波动;同时受单晶产品份额大幅提升、电池片转换效率提升、大硅片化、薄片化等技术因素影响,晶硅太阳电池单位耗硅量进一步减少,预计对多晶硅料的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2019年,全球前十家的多晶硅总产量42.4万吨,较2018年前十企业总产量的33.0万吨增长28.5%,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3.5%。我国有效产能在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2家,其中位居全球前十的企业有7家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9年,我国单晶PER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为22.3%,低于《规范2020》要求的23%的新增项目转换效率要求。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每隔2~3年即对光伏制造行业的规范条件进行更新,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升行业门槛,引导结构优化升级。紧随其后,政府工作报告亦将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纳入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之中

与此同时,一些高载能行业用电企业急需电力能源,却因用电成本高居不下,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那么,中央再次适时强化西部大开发,将为推动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与新能源消纳,以及东西部地区产业配置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带来什么样的契机,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热议的话题。针对优化能源供需结构,《意见》明确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培育一批清洁能源基地,支持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以及加快风电、光伏就地消纳,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与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青海省清洁能源多在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和维护成本相比内地更高。

产业转移能源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比西北新能源消纳更广的层面,则是统筹处理好西北部供给侧和中东部需求侧之间的关系。舒印彪亦建议,在西部北部地区以特高压送出通道为依托,布局一批优质的风光煤电输用一体化基地;同时在东中部重点城市保留必要的大型机组,推进海上风电和分布式电源建设,提高电压支撑和应急能力。

光伏发电数据公布 2013年并网装机1942万千瓦

全国工商联指出,当前,因缺少全国范围内完善的电力输送、调峰、交易网络,支撑跨省跨区大量电力交易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各省电力交易政策存在差异导致西北地区风光电力被限制外送,清洁、低价优势无法惠及高能耗企业。而西部大开发战略举措无疑将为东西部地区融合优化能源供需结构,以及促进西部地区新能源消纳带来重大契机。与此同时,因国内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地域不对称,存在西部地区风光电力内用外送受限与中东部电力能源短缺之间的较大矛盾。为最大限度发挥直流通道送电能力,实现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东部、中部地区优化配置,全国工商联建议国家采取措施,统筹协调安排跨区域外送通道,打破省间壁垒,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有效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介绍,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已经进入腾笼换鸟的关键时期,加上受贸易摩擦影响,许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近20年后,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旨在以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特别提交了关于充分利用西北地区资源禀赋,推动风光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多杰热旦坦言,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依靠青海自身力量,在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上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让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易地搬迁后所形成就业需求,助力脱贫攻坚,还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紧随其后,政府工作报告亦将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纳入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之中。

光伏发电数据公布 2013年并网装机1942万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扩大西北地区清洁就地能源消纳,不只关乎能源本身,还有着更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目前,虽然国内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但跨省跨区进行大量交易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各省电力交易政策存在差异,部分省之间壁垒较为突出,电力跨省跨区交易仍受到一定制约,从而限制了西部地区清洁电力的外送。

全国一盘棋统筹中西部电力促消纳为解决当前全国电源电网负荷不协调、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全国电力规划一盘棋在今年两会期间被多次提到。充分利用各省区电网间高峰时段差异,实现电力能源跨省区备用共享,统筹利用全网调峰资源,统一调度,逐步解决光伏、风力发电在局域电网内因调峰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有电发不出难题。多杰热旦建议,国家能源局将青海至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和电力发展规划,协调各相关参与方成立项目推动工作组,力争第二条外送通道十四五建成投运。舒印彪同时建议,以提高全社会综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为导向,加快推动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相对应,河南作为受端省份,基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金行则提出了将特高压入豫第三直流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尽快核准开工,力争十四五建成投产的建议。冷湖、茫崖等适合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的地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电力外送能力有限,导致清洁能源开发缓慢,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全国工商联建议,建立全国电力统一调峰、统一调度的运行协调机制。发受失衡外送与短缺矛盾突出众所周知,风光资源充沛的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至今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建议,坚持国家层面集中统一规划,进一步推动建立以电为中心的能源统一规划体系,在十四五规划中统一协调电源、电网和市场消纳,加强各环节统筹与衔接。正致力于依托清洁能源资源富集优势,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青海亦如此。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电力输送机制;健全跨省(区)市场交易机制,平衡各省之间利益关系,促进更多低成本能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消纳。全国工商联建议,西部有关省区政府研究推出务实政策,打破地区保护障碍,加强与中东部高能耗企业对接,总结运用PPP模式经验,广泛吸纳资金用于风光电能源基础设施、输配设施建设,积极吸引新能源上下游制造业企业赴西北地区投资,推进中东部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全国范围清洁能源领域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指出。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省新能源电力主要靠祁韶直流及河西750kV向主网输送,其中河西通道与新疆共用,2018年通道受限电量63.44亿千瓦时,占总弃电量的97%,严重制约新能源消纳能力让基层村卫生室由燃煤烧炉子取暖,转变为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发电供暖,为村民就诊提供了良好的室内温度及干净的环境。隆基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公司业务价值链结合,以教育支持、气候行动和社区发展为重点,参与光伏扶贫和促进绿色能源发展,推进企业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建设。

随着一批光伏企业陷入经营危机乃至退出市场,通过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对补贴的依赖程度、追求平价上网目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等方式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一致目标。就此,中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由依赖补贴到迈向平价目标、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转型。

质量提升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今天的中国光伏产业,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市场、最完善的生产制造体系和最先进的技术研发实力。隆基股份成长之壮大的20年也正是中国光伏产业不断探索取得长足发展的20年,以隆基为样本观察中国企业的发展及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到中国光伏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及他们为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之初,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旺盛和政策扶持力度的提升,也一度出现了蜂拥而上的发展局面,大量参与企业的涌入造成了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局面。截至目前,隆基在山西大同和广灵、河北深饶、海南白沙共建设持有100MW的光伏电站,通过光伏发电每户家庭每年可以获得3000元收入,有效地保障了3467户贫困家庭长期稳定地受益,远离贫困威胁。

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隆基积极响应国家六稳六保号召,采取共享员工方式,帮助因人员无法返工受到影响的供应链企业及时开工复产。2007年我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直接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抢抓战略机遇黄金期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之一。在发展之初,中国的光伏产业呈现出两头在外局面,也就是原材料依赖进口,光伏市场也以海外为主,即使是在国内的生产制造环节,一些配套技术和设备也严重依赖进口。

2015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国际社会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明确了2030年的全球愿景和优先事项,可再生能源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起,随着全球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担忧加剧,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可再生能源应用,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德国于2000年和2004年推出的《可再生能源法》及《上网电价法》,这直接推动了德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光伏技术的市场化应用,而我国的光伏市场化应用探索始于1998年,2000年左右中国第一批光伏企业诞生。1954年全球第一块光伏组件产品诞生,1958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块硅单晶,之后40年间我国的光伏应用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和实验场所。

2013年起,隆基开始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研发,并着力扶持供应链企业进行共同研发。同时,在全球多个行业权威评价中,中国光伏企业始终名列前茅。

日媒:太阳能电池市场即将触底反弹
高盛:多晶硅供应紧张 保利协鑫宜趁低买